zhū

朱熹


拼音zhū xī
注音ㄓㄨ ㄒ一

朱熹

词语解释

朱熹[ zhū xī ]

⒈  (1130-1200)南宋哲学家、教育家。字元晦,号晦庵,徽州婺源(今属江西)人。在哲学上发展了二程(颢、颐)关于理气关系的学说,集理学之大成,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,世称程朱学派。认为理气相依而不能相离,但“理在先,气在后”。主张启发式教育方法,反对死记硬背。对经学、史学、文学以及自然科学也有研究与贡献。著作有《四书集注》、《朱子语类》、《朱文公文集》等。

国语辞典

朱熹[ zhū xī ]

⒈  人名。(西元1130~1200)​字元晦,后改字仲晦,晚号晦翁,又号晦庵、紫阳。宋婺源人,侨寓建州。曾讲学于建阳考亭,因号考亭,晚筑草堂于云谷山,又号云谷老人。累官宝文阁待制,卒谥文,后世尊称朱子或朱文公。宝庆中赠太师,追封信国公、徽国公。其学以居敬穷理为主,集宋代理学之大成。编次著述之书甚多,所注四书,明清科举奉为程准。

英语Zhu Xi or Chu Hsi (1130-1200)​, also known as Master Zhu 朱子, Song dynasty Confucian writer and propagandist, founder of neo-Confucianism

德语Zhu Xi (Neokonfuzianer)​ (Eig, Pers, 1130 - 1200)​

法语Zhu Xi

分字解释


※ "朱熹"的意思解释、朱熹是什么意思由摆摊词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造句


1.守正直而佩仁义。出自:宋·朱熹《宋名臣言行录》宋:操守。做人要存正直之心,行仁义之德。

2.淳熙三年,考亭先生朱熹与象山先生陆九渊相会于江西上饶鹅湖寺,二人为儒家正统辩论争持,为儒武优劣比武较技,以至互相嘲讽,不欢而散。

3.诚能体而存之,则众善之源,百行之本。出自:宋·朱熹《仁说》实行并保存真诚的心,这是人生美好的源头,行动美好的根本。

4.朱熹提出“读书三到”之中“心到”最重要,不专心什么也学不到。

5.这些大名鼎鼎的人物都曾因金山寺的秀气、灵气,到此观光小住,如抗倭名将张经、明代状元翁正春、闽剧始祖曹学佺、宋理学大师朱熹等共30多位。

6.傲慢亵狎,导人为恶者,损友也。朱熹

7.等闲识得东风面,万紫千红总是春。朱熹

8.大,风景好,宋代的王胄、朱熹等名儒以及明代名相李九我曾经在山中留迹,他们题写的墨宝苍劲雄浑,他们留下的诗章慷慨激昂,为乌髻岩添加了文雅气息。

9.好而知其恶,恶而知其美,修身是齐家的前提条件,只有自身具有良好而高尚的道德品质,人才会有地位,才会受到众多家庭成员甚至社会成员的尊重与爱戴,所以身不修何以治家?朱熹

10.读书譬如饮食,从容咀嚼,其味必长;大嚼大咀,终不知味也。朱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