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诗文 > 王维的诗 > 陇西行

陇西行

[唐代]:王维

十里一走马,五里一扬鞭。

都护军书至,匈奴围酒泉。

关山正飞雪,烽火断无烟。

陇西行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  告急的军使跃马扬鞭,飞驰而来,一走马便是十里,一扬鞭便是五里,漫长的路程风驰电掣般一闪而过。这是西北都护府的军使,他传来了加急的军书,报告匈奴的军队已经包围了我大唐的西域重镇酒泉。在接到军书之后,举目西望,却只见漫天飞雪,一片迷茫,望断关山,不见烽烟的痕迹,原来军中的烽火联系已经中断了。

注释

陇西行:乐府古题,又名“步出夏门行”,属《相和歌·瑟调曲》。陇西,陇山之西,在今甘肃省陇西县以东。

都护:官名。汉代设置西域都护,唐代设置六大都护府以统辖西域诸国。

匈奴:这里泛指中国北部和西部的少数民族。酒泉:郡名,在今酒泉市东北。

关山:泛指边关的山岳原野。

烽戍:烽火台和守边营垒。古代边疆告警,以烽燧为号,白天举烟为“燧”,夜晚举火为“烽”。戍,一本作“火”。断:中断联系。

参考资料:

1、彭定求 等 .全唐诗(上) .上海 :上海古籍出版社 ,1986 :384 .

2、刘德重 等 .唐诗鉴赏辞典 .上海 :上海辞书出版社 ,1983 :136-137 .

陇西行创作背景

  此诗当作于开元二十五年(公元737年)前后。当时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,奉使出塞,出参河西节度使崔希逸幕府。

参考资料:

1、邓安生 等.王维诗选译.成都:巴蜀书社,1990:67-68

陇西行鉴赏

  从体裁上看,这首诗属于古体诗,从题材上看,这首诗属于边塞诗。

  诗一开头,便写告急途中,军使跃马扬鞭,飞驰而来,一下子就把读者的注意力紧紧吸引住了。一、二句形容在“一走马”“一扬鞭”的瞬息之间,“十里”“五里”的路程便风驰电掣般地一闪而过,以夸张的语言渲染了十万火急的紧张气氛,给人以极其鲜明而飞动的形象感受。这是两个倒装句,按一般的写法是:一走马十里,一扬鞭五里。但是这样写,一个五言的句子上三下二,不符合诗歌语言的正常节奏,读起来拗口。像这样“十里一走马,五里一扬鞭”,不仅上口,也因为将“十里”“五里”提前,加以强调,而突出了马的速度之快。中间两句,点明了骑者的身份和告急的事由。一个“围”字,可见形势的严重。一个“至”字,则交代了军使经过“走马”“扬鞭”的飞驰疾驱,终于将军书及时送到。最后两句,补充交代了气候对烽火报警的影响。按理,应当先见烽火,后到军书。然而如今在接到军书之后,举目西望,却只见漫天飞雪,一片迷茫,望断关山,不见烽烟。是因雪大点不着烽火呢,还是点着了也望不见,反正是烽火联系中断了。这就更突出了飞马传书的刻不容缓。写到这里,全诗便戛然而止了,结得干脆利落,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。尽管写形势危急,气氛紧张,而诗中表现的情绪却是热烈、镇定和充满自信的。

  这首诗,取材的角度很有特色。它反映的是边塞战争,但并不正面描写战争。诗人的着眼点既不在军书送出前边关如何被围,也不在军书送至后援军如何出动,而是仅仅撷取军使飞马告急这样一个片断、一个侧面来写,至于前前后后的情况,则让读者自己用想象去补充。这种写法,节奏短促,一气呵成,篇幅集中而内蕴丰富,在艺术构思上也显得不落俗套。

王维简介

唐代·王维的简介

王维

王维(701年-761年,一说699年—761年),字摩诘,汉族,河东蒲州(今山西运城)人,祖籍山西祁县,唐朝诗人,有“诗佛”之称。苏轼评价其:“味摩诘之诗,诗中有画;观摩诘之画,画中有诗。”开元九年(721年)中进士,任太乐丞。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,今存诗400余首,重要诗作有《相思》《山居秋暝》等。王维精通佛学,受禅宗影响很大。佛教有一部《维摩诘经》,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。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,非常多才多艺,音乐也很精通。与孟浩然合称“王孟”。

...〔 ► 王维的诗(353篇)

猜你喜欢

乙亥九月九日纪事诗四首 其三

金朝觐

秋风落叶感星霜,辜负韶光春梦长。砚北随兄供笔墨,厨东呼嫂问羹汤。

劫当桓景都归命,礼据檀弓可勿殇。他日登高临眺处,天涯布奠一倾觞。

夫人閤端午帖子 其六

唐代胡宿

鱼龙曼衍夸宫戏,湘虙浮沈衒水嬉。齐上圣皇千万寿,飘然仙乐在瑶池。

送仲猷北归二首 其二

宋代朱松

欲寻当日故山盟,身世今如海一萍。归路上心真了了,愁根入鬓已星星。

挽衣共釂东西酒,折柳送行长短亭。念我知君回首处,萱丛菖叶一时青。

次韵尧明如皋道中五首 其五

宋代吕本中

侯喜学诗新有声,坐中忽遇老弥明。故知麦饭与藜藿,不识虞卿醒酒鲭。

咏张丽英 其二

清代屈大均

被发卧盘石,红颜朝日光。有鸾自歌舞,不嫁长沙王。

题润瑶家一款武夷岩茶——马头岩肉桂

张伯元

忽来方外香,欲言言不得。为问识广者,一时皆语塞。